作者:李世民
简介:[主要是新唐书会编,以前都没这事,李世民理论上有三个姓杨的妃子,但没有一个是弟媳。][李建成的正妻是郑观音,从墓志史书都没说被李世民抢,全都宋朝编的。][呵,李世民就是个人渣,喜欢杨妃,却又娶长孙。][来了来了,又是个被洗脑的人,只要提到杨这个姓,李二和长孙必被骂。][总有人觉得李世民真爱是隋朝公主,也就是吴王李恪的母亲杨妃,爱她又怎么会在史书上留不下记载?][不
【六是好大喜功,穷兵黩武。
封建社会的本质就是剥削和被剥削,无论再怎么英明的帝王,终究还是剥削者。
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上来看,那肯定是不想打仗的。
但不想打,并不意味着不去打,不然被打只会是自己,比如宋。
除了晚年备受争议的攻打高句丽,贞观时期的战争,几乎做到了每一次军事行动都达成一个重大的战略目标,不会反复与外族做拉锯战。
大大小小的战争,为的都是维护大唐的安稳,它们是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,不是单纯的穷兵黩武。
但李世民也不是完人,不可能没有私心,至少在攻打高句丽的事情上,就没有那么纯粹。
首先大唐盛世,万国来朝,李世民建立了极大的丰功伟业,容不下高句丽在卧侧之塌鼾睡了,何况在当时看来,高句丽的领土本就是从中原分裂出去的,是必须要收复的。
其次,高句丽拥有比游牧民族要高的政治远见与文化素养,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,一有机会便暗中挑拨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关系,以求在混乱中自保,对中原王朝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隐患。
所以,在贞观十九年,李世民力排众议,结果征高句丽失利撤兵。
随后,又在贞观二十一年和二十二年,两次小规模地征讨高句丽。
但贞观二十三年,李世民病逝。
主播个人认为除了征高句丽之外,其他每一场战争,都不能成为被攻击的点。
当然,三征高句丽对大唐王朝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消耗,这是不可否认的。】
[总结,征高句丽原因有两个,一是晚年好大喜功,二是不想给下一代留隐患。]
[第一次并不是被打败,只是局势不利之下的主动撤兵,但这对李世民来说,就是其人生的重大污点。]
[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失败,让隋朝彻底崩溃,李世民也三征高句丽不下,最终变成了自己的终身遗憾。]
[李世民认为太子李治软弱,高句丽的事情他不解决,以后大唐肯定会吃亏,虽然李治不是什么软弱的人。]
[老父亲对儿子滤镜太重。]
[穷兵黩武还是比较适合汉武帝,贞观一朝是打了无数战斗,但越打粮价越低,百姓越富,国土越大,影响力越强。]
唐。
李世民眉头紧皱,三征高句丽,居然都没把那弹丸之地打下来?
魏征非常不赞同,准备等天幕结束就进谏。
前朝炀帝就因这高句丽把江山彻底葬送,大唐建立之初,还尚未稳定,怎能这般贸然出征?
房玄龄等一干谋臣也不赞同。
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事实在是给中原留下太大阴影了。
隋。
杨坚又想打儿子了,三次都没打下,还葬送江山,杨广可真是小孽障啊。
宋。
赵匡胤掩面,怎么几次提到大宋,都是反面呢?
【七是外送技术,养虎为患。
有人认为唐太宗给周边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一些先进的技术文化,从而让他们发展起来,对自身造成隐患,比如日本。
《贞观政要》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《资治通鉴》等明确记载过,太宗时期送的是儒家六经,来大唐的使臣,学习的都是儒家经典。
后面发生的事情前人无法预判,说养虎为患多少有点不妥。】
[这一点很难评,无话可说。]
[主要是那段历史太惨烈,让大家都幻想如果日本没有学习到这么多东西,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?]
[前面的,明确告诉你,不会,小日子就是那么阴狠毒辣,总会找到机会的。]
[诅咒它,作恶多端,怎么还不沉岛?]
武周时期。
武则天正要给倭国赐名日本,天幕这么一说,一下子改变主意了。
看来在后世,这个小国似乎做出了一些不好的事,让后世人这么厌烦。
还是继续叫倭国吧。
她眼神一狠,吩咐人把那些遣唐使看管起来,他们能不能活命,就得看他们的后人做的都是些什么事了。
【八是霸占弟媳,强纳长嫂。
《新唐书》记载:“太宗杀其弟齐王元吉,纳其妃杨氏,有宠,生曹王明。长孙皇后崩,帝欲立杨氏为后,纳魏征谏,乃至。”
《资治通鉴》也记载过,李世民想给杨氏名分,魏征劝谏,才放弃这个想法。
杨氏的头衔是一直跟着李元吉变化的,先为庶人,后成为海陵王妃,再后来又成了巢王妃。
但在《新唐书》出现之前,没有任何一本史书提到过太宗欲立杨氏为后,包括唐朝专门记录魏征谏奏的《魏郑公谏录》。
主播个人觉得也许是史书记载李世民的嫔妃杨氏生了曹王李明, 又过继给了李元吉,恰巧李元吉的正妃又姓杨,宋人就觉得杨氏就是李元吉妻子。
以讹传讹就变成了这般谣言。
同理,强纳长嫂更是无稽之谈。】
[杨氏的庶出女儿出土的墓志上明确说了,她和母亲一直被软禁在小宫殿里。]
[但凡看了旧唐书就不会说这种话。]
[主要是新唐书会编,以前都没这事,李世民理论上有三个姓杨的妃子,但没有一个是弟媳。]
[李建成的正妻是郑观音,从墓志史书都没说被李世民抢,全都宋朝编的。]
[呵,李世民就是个人渣,喜欢杨妃,却又娶长孙。]
[来了来了,又是个被洗脑的人,只要提到杨这个姓,李二和长孙必被骂。]
[总有人觉得李世民真爱是隋朝公主,也就是吴王李恪的母亲杨妃,爱她又怎么会在史书上留不下记载?]
[不记载就不会被议论,关于她的事,相当于啥都不知道,就没办法对她评头论足了,这是一种保护。]
[别太荒谬,古人最看重身后名,如果要避免评头论足,应该是勒令史官写好话而不是干脆不写。]
[……你们高兴就好。]
[我对杨妃没有恶意,但是很多杨妃粉总喜欢给二凤立为国做鸭的人设,忌惮长孙无忌所以宠皇后,所以选李治不选李恪,好离谱啊!]
[更离谱了。]
恍恍惚惚,恍恍惚惚。
李世民觉得开眼了。
那么点事翻来覆去地瞎说,后人不觉得无聊吗?
他杀了杨氏和郑氏的孩子,再怎么爱女色也不敢睡她们身旁啊。
同为女人,长孙皇后想得更多:“二郎,天幕这么一说,杨氏和郑氏必定会被人议论,我想派人去安抚一下。”
虽然天幕说是谣言,但总会有些人心里不干净。
魏征狠狠皱眉,这宋朝怎么回事,总是编纂他们大唐的坏话是做什么?